证券资深张经理
证券资深张经理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3年前

回答
6363
文章
0
关注者
0

a股散户投资者向来都是“七亏两平一盈”,算上时间成本,近9成的散户投资者都是亏损的,因此在a股市场赚钱是非常难的,至于炒股赚100万那就难上加难了。大多数置身其中的炒股投资者几乎都是股票被深套,100万入场,10万出局。另外纵观a股发展的历史,牛短牛熊的特征非常明显,就拿最近一次的牛熊转换周期来看,2014年初到2015年6月,不到一年半的牛市周期,但是从2015年6月份高点到目前却跌跌不休了4年多,在这样一个亏钱效应明显的市场环境当中,客观上决定了赚钱的难度很大。同时,同外围市场的关系向来是跟涨不跟跌,一般情况下就是欧美股市大涨的时候,a股不涨,但是欧美股市大跌的时候,a股跌的比人家更多。试想在这样一个市场,赚钱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市场在a股市场听得的比较多的都是大家亏钱的例子,以及因为炒股巨亏导致妻离子散、甚至轻生的悲剧。

先说结论:我个人认为,基金定投的配置要根据行情好坏进行不同的配置,保证本金安全的状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进行定投的基金配置。第一,如果行情是牛市,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可以在熊市结束行情马上反转或者牛市刚启动的时候定投基金,这时候用700元定投一只或者两只长期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前10%的股票或者混合基金,其余300元定投一只美股股票基金,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可以避险。第二,如果行情是熊市,市场比较差,央行如果宣布降息政策,股市资金回流债券,那么我建议你这个时候800元买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剩下200元做黄金定投,债券基金、货币基金、黄金都是比较好的避险资产。结论:综上所述,基金定投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行情不断调整定投策略,才能最终在保住本金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收益。

不会我有个朋友,在股市里摸索了很多年,赔过不少钱,加了不少机构,学过很多技术,但是都不能保证稳定得盈利,于是他变得不相信任何人,也不再相信所谓的荐股机构,开始疯狂复盘,对每天个股和大盘疯狂的总结,整天处于疯癫状态,好在终于熬过来了。他的收益是让人认可的。大家知道一个有稳定收益的人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吗?他现在变得很低调,在公司里不让任何同事知道他炒股,在朋友交往时也尽可能撇开这个词,听到有人炫耀自己买到涨停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送上流口水的表情。听到别人分析股票的时候,送上惊羡的目光。然后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复盘,除了自己家人以外不再对外人聊股票。

1、识大势者,赚大钱。这个大势指的是什么,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股市的市场环境,有无从坏转好的迹象,或者即将爆发的可能。从狭义的技术分析来看,建议至少要从周线级别来看,当下是个什么状态,是在上升、盘整还是下跌。这是第一步。2、抓大势,不忘小势这个怎么理解?你从周线级别看到了整个趋势是在上升,这个时候你心理就有个大的方向了。然后就是从日线级别下手,寻找日线正在上升途中刚刚回踩不破前低的个股,逢低介入。3、心态是行动的支撑一般投资者,不要信那些网上的段子,天天都能抓到涨停。如果想做好投资这门功课,必须研究,同时要杜绝投机心理,赚点钱就跑是赚不到大钱的。要学会投资,投资的标的股的股性是不一样的,只有长期跟踪观察才可能尽可能的与买卖点保持一致,才能买点买,卖点卖。

这要看情况了。如果不是暴雷的股票,应该补仓。而且不是说跌个两三个点就补一次,这样补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越陷越深。就拿我去年买的一支股票举例吧。我在19年4月16号以14.4的价格买了3000股002456这支股票,一个星期后突然连续几个一字板跌停打下来。到5月20号这天收盘价7.7,一个月时间几乎被腰斩了。当时特别纠结。到底是封仓不管,是补仓,还是割肉。后来决定先放着不管,到了7月22号收盘价7.58。也就是说被腰斩后,又横盘了两个月。已经几乎绝望了。那晚上想了很久,也看了很多票,想着要是有合适的,明天就割肉换股。好在那段时间大盘也不怎么好,也没有找到自己特别想买的。回过头来看都已经横盘这么久了,也许就是黎明到来之前的最后一晚上的黑暗,再坚持一下。决定补仓降下成本,第二天,也就是7月23号,开盘后红了,以7.6的价格再买了3000股。直到九月初的时候,终于翻红了。当时真的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信心大增。到19年年底,以16.5的价格清仓了。盈利刚好50%。虽然后面最高涨到23.63了。这里肯定有运气的成分。我个人建议是:如果不是业绩亏损,或者有污点的。应该择机补仓,至于什么时候补仓,每支股票的走势都不同,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个人经验是当你已经就要没有耐心了,而且持有时间三个月以上。一直不温不火,平静的像一塘死水,就是补仓的时候了。

投资理财有风险,需谨慎。看到你的问题,我猜你可能是新手。十万块放基金里,你首先要想好十万变成一万了怎么办?。变成一百万的概率要比腰折的概率小的多。

加仓确实有可能使成本升高或亏损加大。这是不避免的,但不能因此说加仓是个伪命题。结婚必然会导致二个人会在以后有争吵甚至离婚,但是不能认为婚姻没有意义。不能认为人最终将会死去,就否认人生的意义。我在交易时也考虑到了加仓带来的弊端,我一般是尽量不加仓。我先是一次买入10只以上的股票,然后观察这10只股票的走势,如果这10只股走势都不错,我就不会考虑加仓,我就会一直持有不动。等到高位时才慢慢进行减仓。如果这10股票后来的走势相差过大,我就会考虑调整股票。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去弱留强。把其中走势最弱的股票最先卖出,腾出资金来加到走势最强的股票上去。这样的结果是会使资金慢慢集中到走势最强的股票中去。强势的股票往往会继续强势并且在你的仓位中占比最重,弱势或亏损的股票的仓位最小。这样做就符合了炒股的金科玉律——放大利润,截断亏损。当然,这种做法也不是完美的。也可能加完仓后,最强势的仓位最重的股票开始下跌,造成自己后期的加仓没有实现利润甚至亏损。但是由于你最早的仓位是一直的赢利的,这样你的总仓位还是盈利的。这时你就会有较大心理空间和技术空间来考虑下一步的决定。因为尚有盈利,所以是继续持有还是减仓,你是有退路的。

180万的闲置资金,全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话,配资单一,不利于分散风险,同时整体收益率并不高,建议可以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有效的进行配置,分散风险并获取更高的收益。以下建议可供参考:一、大额存单银行理财虽然有4%的预期收益,但理财产品是不承诺保本的。常言道“不防一万,只防万一”,全部资金全部购买银行理财万一出现风险就不好了。建议可以用100万购买大额存单,现在三年期的大额存单收益率4.2%左右,比理财产品收益高,但本金安全,受存款保险条件保护,并且可以靠档计息提前支取,还可以提前转让,进行抵押等,比理财产品锁死流动性要好。二、智能存款在将100万选择大额存单后,本身风险已经降到了较低的水平。余下的可以争取更高的收益,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是不错的选择。很多民营银行因为受地域因素影响,吸储难度较大,主要通过互联网方式引流,一般会给出相对更高的利率。五年期的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利率一般可以达到5.5%左右,可以用50万元购买智能存款。三、基金定投前两部分都是存款部份,安全可靠,收益率也相对普通银行理财产品要高。最后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博弈更高的收益率。可以选择对指数基金进行定投(每月投一笔非一次性买入)。虽然说现在股市低迷,大部分人谈股色变,但危机就是危中有机,目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为13倍,而宏观经济GDP增速稳定增长6%以上,中长期如果坚持五年,年化回报率可以达到10%。通过以上方式,既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又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率。并且资产大部分都是配置在保本的投资中,承担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供参考。

频繁交易的弊端是:交易成本高,亏损速度快,并且心态难以控制,容易发生失控交易。如何避免呢?主要有三点:1、放大交易周期。这个很好理解,本来一分钟线,你一天可以交易很多次,但是按照日K线交易的话,一个月可能交易几次,如果觉得太少,可以交易小时线。另外,一分钟还有一个缺点。在一分钟的走势里,一个稍微持仓大一点的投资者平仓都有可能吃掉某几个点位的挂单。所以,一分钟的走势复杂多变,充满了随机性。这样,可能交易员总会发现某些“机会”,但是实际上,那只是偶然。相反,把周期扩大,比如,小时线,日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2、放大盈亏额度。怎么放大?比如,某一个交易员,亏2个点或者赚5个点就出场。但是,他如果亏20个点或者赚50个点出场呢?交易频率会大幅度下降。3、固定交易模式。很多人,随心所欲的交易,一会抄抄底,一会追追涨,心情亢奋是满眼全是交易机会。这是因为他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但一个交易员把自己的交易模式固定了下来,他会耐心的等待属于他自己的入场方式,自然而然频率就将下来了。以上就是我认为降低频率的三个方法。

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像2021年春节以后,各种类型的基金大跌,可能套牢了不少基民,面对这种大跌,是否可以进行大量补仓降低成本,这个是要谨慎对待的。基金之所以被套,简单的说,是因为当前的基金净值比当初买入时的成本要低了很多。注意,是很多,像亏损个一两个点,两三个点,那不就是被套,正常波动而已。我觉得短期内,亏损10个点以上的程度那可以说被套。在基金大跌之后,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补仓这种方式来降低前期的买入成本,以求在反弹时能够解套甚至盈利的可能性。比如:某只基金,你在净值1元的时候买入了10000份,花了10000元。后来由于市场下挫,这只基金净值也跟着跌到了0.5元,那么你可以再花10000元买入20000份。这样,你的成本就变成了:(10000+10000)元/(10000+20000)份=0.67元/份。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成本从原来的1元变成了0.67元,以当前的净值0.5元为基础进行计算,那么原本需要涨100%才能解套,现在只要涨34%。显然更容易看到希望。但是基金大跌之后希望通过补仓的方式以求解套,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大量补仓的做法可能更是不可取的。

基金本身就已经是债券或股票的组合产品,甚至是货币、债券和股票的组合产品。还需要怎么组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我们要知道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是在分散收益,如果再去组建自己的基金组合产品,那么你就相当于把整个市场覆盖了一遍,甚至覆盖了又覆盖。其实基金的风险性它就基本决定的投资产品的组合成分。比如低风险的货币基金由货币工具组合而成;中低风险和中风险的债券基金由货币工具和债券组合而成;中风险及以上风险的股票基金由货币工具和股票组合而成;中风险和中高风险的混合基金由货币工具、债券和股票组合而成。你选择一种风险类型基金就是一种组合,筛选才是重点,因为它本身由专业的基金经理去组建产品,而不是自己不知所以然的盲目组建。比如既想购买纯债基金,又想购买股票基金,那么你何必不购买一只优质的混合基金,而盲目的去选择纯债基金和股票基金呢?购买股票需要构建组合,因为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单只股票的风险实在太高),但在我国大多数人不愿意构建组合,对单只股票追涨杀跌。反而基金它本身就是一种组合,却很多人不把精力集中在筛选优质基金上并长期持有,而是盲目的构建基金组合,不得不说这是反其道而行

2021年基金投资建议,仅供参考:1.不要重仓某个行业,比如白酒,医药,新能源,半导体,有的股票估值已经很高了,挣了谁都开心,亏了肝儿颤;有重仓行业股票的基金,最好是回撤一部分,我的做法是年后清仓白酒基金,涨跌与我无关;2.不要每天关注基金浮动,选好基金就做好长期持有的计划,一周看一次就行,毕竟不是股票,也不是投机,没必要每天琢磨,高频骚操作。持有周期短则1年长则3年,复利收益是很刺激的;3.调整和适当降低预期,过往投资基金是为了保值跑赢通胀,去年是年化收益率超过30%,2021年可调整到15%-20%;4.不要过分追逐明星基金和新基金,有的基金2020年之所以翻倍收益是因为踩到风口上了,泡沫严重,选好基金最重要,可参考以下几点:1)基金经理年限超过5年,跑过18年熊市且回撤率不高于20%,常年年均收益率超过20%;2)以指数基金和混合基金为主,股票占比不超过85%,1年和3年的三个指标均比较理想,包括:夏普比率,回撤占比,抗风险波动;3)十大重仓股票占比不超过60%,某个行业股票占比不超过20%;4)行业相对分散,均衡型发展,一支基金投资行业可囊括但不限于:白酒,食品加工,白色家电,畜牧,稀有金属,保险,旅游,房产,化工,机械,新能源,半导体,软件,新媒体,医药等;5)两支基金如果投资领域重叠较多,二选一即可;6)如果资金不多或经验不足,一支基金可以前期投入3000-5000,然后每周或每月定投,摊平成本和风险;

不需要,全部配置需要资金量过大,并且数量太多,并不便于管理。我在天天基金网查询了一下,如下三图,曲扬管理11支基金,刘彦春管理6支基金,张坤管理5支基金,加在一起共22支基金,如果作为普通投资者是不是有点多了。如果你看好这三位基金经理可以选择其中几只合理搭配,每个基金经理风格不同,投资的行业板块也不同。选择不同的行业板块可以降低风险,选择基金经理自己管理最好前几只基金,也许收益更高。根据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资金量,熟悉行业等多个方面,组合搭配基金投资组合为好。

酒水板块的基金跌幅很大,因为最近酒水板块出现了暴跌的情况,去年酒水板块出现了大涨,很多基金都是选择购买酒水板块,一度被大家称为机构抱团股,最近一段时候酒水板块出现暴跌,主要是因为一些持有酒水板块的基金,选择了进行减持,当大量基金都选择卖出股票时,这些酒水板块的股票下跌是正常的,如果不下跌反而是不正常的现象,简单的讲就是市场的买卖行为,当大家都抢着购买股票时,这些股票自然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当大家都开始卖出时,这些股票自然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物依稀为贵。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风险需要控制或注意:冲动,手贱的风险在市场出现持续调整的时候,出现亏损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候管住手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跌到头,其实跌到头,其实很难预计。每次一有大跌,就积极补仓,大多数人都持有这样的心态,结果越套越多。金融学上,有个规律叫做“波动集聚”、“动量效应”,通俗地说,大跌之后可能还会跌,这是一种市场规律。所以首次大跌的时候,不能急于补仓。看不清数字的风险很多人对基金出现调整就害怕,跌了六七个点、七八个点就扛不住了。其实这是缺少个复盘的意识,基金从高点回撤10%都是很正常,要明白一件事,现在A股主板、中小板的股票都是10%涨跌幅,创业板都20CM了。跌个10%,一两天就可以实现;相反,涨10%,也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所以别因为跌了几个点,就慌了,涨涨跌跌要看得比较透才好。丧失信心的风险很多人选择基金,都是闭着眼睛买或者道听途说,缺乏一定的了解。当然这往往也能成功,因为基金公司成立一个基金,如果没有成立的价值,那么这个基金也就不会成立了。但是因为是瞎买的,很多人拿捏不准,在大跌的时候就往往跟风抛售,这是丧失信心的表现。但这个是就应该多问问专业人士,寻找点信心,或者网上多搜集点相关资料,来验证下自己原来的选择。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