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资深张经理
证券资深张经理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3年前

回答
6363
文章
0
关注者
0

不是。期权市场目前行情发布模式和期货一样,采用1秒2笔的快照式行情发布方式。在该机制下,可能存在行情显示价格与实际订单价格不同的现象,但交易所端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撮合逻辑进行撮合,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性。

期权的买卖双方在期权交易过程中,均面临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上期所期权合约的到期日通常为标的期货合约交割前第一个月的某一交易日,并未完全匹配标的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如果期权买方在期权合约到期日(欧式)或之前(美式)没有行权,合约权利将失效,期权买方可能会损失付出的全部权利金,建议投资者关注每个期权合约的到期日。

交易所会在每日收市后根据合约结算价向期权卖方收取保证金。同时,随着行情的波动,期权卖方也有可能随时被要求补足保证金。若期权卖方未在规定时间补足保证金且未自行平仓,就会面临强行平仓风险。

目前上期所的期权合约均为商品期货期权,是指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标的期货合约,而卖方需要履行相应义务的合约。其中,买卖双方交易的标的物,是对应的期货合约。

期权合约的交易代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由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代码、合约月份、看涨(跌)期权代码和行权价格组成。以AU2006C372为例,AU为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代码,2006为合约月份,即2020年6月,C为看涨期权代码(若为P则为看跌期权代码),372为行权价格。

期权交易实施适当性制度,个人、一般单位、特殊单位等类型投资者均有对应要求,满足适当性后方可以参与期权交易。总之,期权交易要求高于期货,投资者要注意交易风险。

期权合约和期货合约有较大不同,期权合约的杠杆不固定且一般较高,而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比例比较固定,其杠杆低于期权。同时,期权合约的买卖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买方持有的合约可能到期作废,损失100%的资金,而卖方前期收取权利金,但面临价格大幅波动而被动履约的风险。总之,期权交易较期货更加复杂,一般来讲风险程度高于期货。

期权合约分为看涨、看跌合约,又存在多个执行价格,故合约众多,以满足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不同交易需求。一般来讲,单一期权品种合约多达几百个,远多于对应期货品种。

根据期权挂牌规则,合约加挂存在两种方式:第一,当新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时,挂牌对应系列期权;第二,当某期货合约结算价出现波动后,可能加挂新的执行价格期权合约,加挂范围以覆盖标的期货当日1倍或者1.5倍涨跌停板幅度。

由于期权合约众多、期权定价相对复杂,部分合约流动性充裕,而部分合约不足,流动性往往集中于平值及部分虚值期权合约。

目前上期所不支持市价指令,仅支持限价指令、取消指令以及附有特殊属性的限价指令。由于市价指令成交价为对手方价格,期权市场中价差往往较大,建议投资者谨慎使用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市价”指令。

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较多,当标的期货的价格未产生变化时,其他因素,例如波动率、利率和到期时间,均会影响期权的价值,故存在标的期货价格没变,期权价格变化的现象。

上期所的期权合约,其涨跌停板价格根据标的期货结算价和对应涨跌停板幅度计算,从而有效申报范围比较大。例如:某期权合约今日结算价为100元,标的期货结算价为50,000元,次日标的期货涨跌幅度为6%,故该期权合约涨停板价格为:100+50000*6%,即3,100元,盘中最大可上涨30倍。投资者在期权交易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合约有效报价范围不同,且注意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不能。个人开户必须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证明亲自办理开户手续。境内大陆居民个人的有效身份证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其他证件均不能开立期货账户。除境内大陆居民外的个人投资者开户,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及参考身份证明文件:(1)港、澳地区个人交易者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为港澳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台湾地区个人交易者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参考身份证明文件为驾照、社保证件、纳税证件、台湾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者其他参考证件。(2)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境外个人交易者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参考身份证明文件为所在国护照、驾照、社保证件、纳税证件、当地身份证或者其他参考证件。其中,所在国护照为必须提供的参考证件。(3)境外个人交易者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为所在国护照。参考身份证明文件为驾照、社保证件、纳税证件、当地身份证或者其他参考证件。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