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STYLE__}
影响外汇走势的主要因素一、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些政策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必然要影响到汇率的走向。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因为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目标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政策侧重点。1、宽松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就会采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或者同时降低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刺激商业信贷行为,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而如果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就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同时采取加息的措辞,以此来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经济的正常稳步发展,因为过快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或者产生过多的银行潜在不良信贷,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货币政策倾向,中央银行会综合考虑经济运行各方面的因素,决定时采取宽松性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比如2004年之前的十几年间,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增速减缓甚至部分行业的衰退迹象,且还受到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拖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在2001年后经历了连续13次降息,将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从6.50%降低到了1.00%,其中多次采用了50基点的降息幅度,1.00%的利率水平在六大非美货币中都只能算低息货币;直到2004年6月,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愈发明显,为了控制美国经济复苏过程的正常发展,同时抑制美国房价的走高压力,美联储开始宣布加息,这一加息就是连续17次,每次25基点,直到2006年的8月9日才暂停加息,而基准利率已经提升到了4.25%,较开始提升利率之前的1.00%翻了4倍多。美联储这十几年间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宽松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美国经济也起到了美联储预想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央行的政策都那么管用,日本由于在10年内出现了4次明显的经济衰退,银行遭遇信贷危机(银行有钱不敢放贷,企业需要贷款却贷不到),此时,即便是日本央行在1999年将日元的基准利率降低到了零利率,也最终没能对日本经济产生明显的刺激,直到2004年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的率先复苏,才带动日本和其他经济体经济步入复苏,日本央行也在2006年的3月宣布结束宽松性货币政策。2、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稳定货币汇率,但在本币与外币的比率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会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采取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弱货币政策。几十年来,最坚持强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美元,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政府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在实质上采取了一些非强势货币的手段,但20多年来,总的来说美国财政部长和美联储主席都是偏向于支持强势美元政策的。在口头上,美国官员一致都是坚持强势货币政策不变的,因为只有强势的美元货币政策,才能在经济衰退期尽量稳定留在美国的大量国际游资,不至于因为经济衰退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能源(比如石油等)、劳动密集型日用品(如内衣、纺织品等)和低值易耗品等,美国采取强势货币政策有利于国内消费者购买到更廉价的商品。过去几年,我们在关注外汇新闻的时候,经常性地可以听到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已经于2006年年初退休)支持强势美元的报道。而最坚持弱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日元,由于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日元的弱势有助于日本企业在海外有更好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日元持续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官员经常站出来讲话声称要干预外汇市场日元的走势,特别是在2003年,日元和其他非美货币一致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多次对日元的走势进行了实质性的干预,干预资金至少超过20万亿日元,这还只是日本央行已经承认的部分干预数据。而对于大家不怎么关注的挪威克朗,实际上是弱势货币政策另一个代表。二、财政政策一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涉及财政开支和税收两个方面。为了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或者降低税率,也可能是两项同时实施增强力度;如果有必要抑制社会的消费欲望,减缓过快的经济增长,政府也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并减少政府开支。财政政策对外汇市场相关货币走势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该国经济发展趋势上,如果政策有助于经济向好,这对该国货币的走势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如果经济疲软,则可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下跌。当然财政政策有的时候也是服务于政治的,最经典的是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为了为连任增加砝码,不顾国会、两院和众多国民的反对,经过多方游说,成功宣布了高达160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三、中央银行的宏观影响1、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稳定货币汇率,或者是要让货币汇率向该国政府需要的价位靠近。另外一个顺带的目的是向市场表明央行的意图,或者树立市场对央行的信心,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的人气。过于频繁的汇率波动一方面会容易引起经济的波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国内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上世纪90年代,索尼等日本的跨国大集团计算出其盈亏平衡点是美元/日元在105一线,只要美元/日元跌破105就会导致这些公司出现亏损,所以日本央行的多次干预明显是在保护国内企业,105一度也成为了市场的重要心理价位。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严格说来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自然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干预市场就能很快实现效果,而不用调整国内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这样的决策更容易做,决策风险更小;不利的则是敢于效果所持续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干预都只能起到很简短的效果,比如日本央行在2003年的多次干预中,往往一次数亿资金的干预只能改变几个小时的行情,很快市场又恢复原来的运行趋势。汇率的走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国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其他综合因素。不同的国家对本币走势的干预手段也不尽相同,汇率管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干预,各种干预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内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常见的干预手段有:·汇率管制目前实行汇率管制的中等发达国家还比较多,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中国的汇率管制正在逐步放开,我们可以期待接下来的几年,中国汇率制度将逐渐与国际接轨,实现更为灵活的用汇和外汇交易。·口头干预口头干预是各大央行都比较常使用的干预手段,通过一些主要官员的讲话来故意制造市场的一个紧张气氛,给交易者施加心理压力,甚至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比如日元在过渡升值的阶段,日本财务省的官员就可能出来讲话表示可能要干预日元走势,这个时候的最直接目的是告诉市场不要过分地做多日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到一些交易者做多日元的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元升值的压力。·实际买卖干预近些年,主要也见于日本央行,比如2003年日本央行的直接干预,而且是很公开地干预市场,经常在干预后还会公开干预的金额,以此来表示日本央行干预市场的决心。各国央行在试图干预外汇市场的走势,都主要是干预各货币兑美元的比率,这样可直接在交叉盘起到同样的效果。历史上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都有过干预市场的经历;2006年,市场也一度传出过中国人民银行干预人民币走势的传闻,但最后未经证实。·多家央行联合干预根据实际需要,如果几大央行都觉得有必要干预市场,这个时候相关的央行可能聚首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互相之间交换外汇资金,实现客观为市场指导定价的目的;或者同时采取口头干预、实际买卖干预的行动;或者由不同的央行在不同的市场采取干预行动,达到单个央行所无法做到的持续干预效果;或者某些央行会考虑委托其他央行代为干预市场,当然只是需要取得双方一致认同的干预效果。各国央行的干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进行逆市干预,当市场运行到他们所不能忍受的时候进行干预,但这个时候的干预往往效果不好,甚至由于干预力度的不强引起市场的空前一致顺势推动。顺势干预的效果显然会更好,但历史情况来看,顺势干预的央行还是较少,最近的一次取得明显效果的干预是2000年欧洲央行对欧元/美元的探底反弹顺势推高,取得了比较好的阶段性效果。2、各国阶段性经济需求决定的央行重点关注热点央行关注的热点,也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热点。各国央行由于肩负着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重任,所以对一些经济中的重要问题相关数据会格外关注,这些数据的变动性可能较大,在一定的阶段内预示意义也相对比较敏感。而一些已经稳定的常规经济数据,往往会暂时脱离央行的重点观察范围。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所选择的关注热点并不一致。不过整体来说,各国央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物价水平和贸易差额的关注会比较常规性地重视。其他热点而言,美联储在更多的时候会对就业市场、净资本流入、房屋价格、能源价格予以格外关注;欧洲央行则对失业率关注较低;英国央行和澳大利亚联储则对房屋价格关注较大。更详细的情况,本培训课程会在各国重要经济数据中进行讲解。当然这些关注不是一层不变的,市场热点应该是那些可能对短期经济有明确预示意义的,而且可能引起一些发展前景发生变化的热点。我们将在培训的过程中,为大家讲解当时的市场热点和选择原因。另外一个判定市场热点的方法,就是看汇率走势在某个阶段对哪一类数据比较敏感,由市场来告诉我们热点在哪里。各国央行的干预也好,对关注热点的申明也好,更多地带来的还是对世界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一般不会实质性地对该国经济产生更大影响,只有借助于货币政策和政府的财政政策,才能起到改变国内经济状况的效果。四、经济金融事件一些突发性的金融事件,可能会导致某国货币出现突然的大幅贬值或者升值的情况。最近的一次案例是众所周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索罗斯为首的西方基金通过全面准备,同时在多个股票、外汇市场大规模交易,并利用保证金制度扩大交易规模,最终导致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超过50%,并最终使这些国家巨额资产或证券市值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在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中国香港最终抵御住了冲击,未受到太大的打击,但索罗斯也全身而退。这种类似的金融事件,还比如1992年索罗斯率基金击溃欧洲汇率机制,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外汇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轻则一个国家,重则一个地区都会蔓延金融危机。五、政治、军事因素政治和军事永远是外汇市场的另外一个重头戏,他们不发生则以,一旦发生就会牵动整个外汇市场的神经,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军事战争,比如第二次伊拉克战争,而每次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全世界都会有无数的投资者等待结果的公布,并会在结果公布之前随着投票的变化而影响美元汇率的短线波动。政治的不稳定和军事所造成的局势不稳定,都是该国货币的重大利用因素,世界性的战争会影响到人们对大多数货币的信心,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而会经常性地选择瑞郎(传统避险货币)、黄金(历史上永远的硬通货)等品种来规避风险,从而导致那些可能因战争带来不利影响的货币大幅下跌。六、市场预期重大变动一些非常重大的事件,在事情没有结论之前,由于市场的高度关注,随着市场人士对事件的结果预期变化,相关汇率都可能受到较大的影响。预期是在重大事件确认之前对汇市影响较大的因素,这也充分反映了外汇市场是一个心理市场。其实归根到底,外汇市场是一个心理市场,重大消息、国家政策、政治变动、军事行动、经济数据等等都是在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而推动外汇行情在运行。第五节外汇市场受哪些新闻、数据的影响较大一、重要数据影响行情的方式我们经常性地挥看到,某个重要经济数据公布之后,汇市会出现短线的快速波动。那么这些重要的数据或者新闻消息究竟是用怎样的规律来影响市场的呢?1、对短期走势的影响预期与实际的差异,是带来短线波动的动力。一般来说,当结果好于预期的时候,往往对该货币形成利好影响;当结果差于预期的时候,则对该货币形成利空影响。这是一个最根本的规律,也是从投资者心理预期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特殊情况,可能明明看到某个数据对美元利好,但是美元却出现下跌,这是因为市场不仅仅是看短期影响,还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来确定中期影响,在中期方向一定的情况下,一些短期的逆向影响消息很可能被市场忽略,或者说带来的短线影响力可能会减弱。在重要新闻和经济数据对短线行情产生影响的时候,另外一个动力来自于市场不确定性消息的消失,市场开始按照正常计划交易。这表明该数据可能属于常规性的重要数据,但是在该阶段可能并不是市场的焦点,市场在等待的只是这个不确定性消息的明确,而根本不会因为数据本身不大的变化而影响操作。2、对中长期走势的影响单个重要消息或数据的影响大都是顺应技术面需求的,逆势数据往往被市场忽略,或者影响力有限;当单个数据的变化累计达到足够改变市场普遍心理时,市场趋势才会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在外汇市场会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比如2004年美联储的加息举动,美联储的加息行为本身表示美联储对美国接下来的经济复苏持看好状态,而且认为有必要加息来抑制过快的增长,但是市场并未立即认同这一点,直到美联储的加息延续到2004年底之后,市场才逐渐认同这一点,将资产逐渐转移到美元资产,推动美元汇率在2005年出现了2000年以来最为持续和最大幅度的上涨。(美联储加息和走势图片)另外,一些焦点数据或局势的扭转可能带来中线方向的改变。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往往出现在和技术图形需求非常吻合的时候,借助于某个数据作为导火索,发生中线行情的改变。(欧元/美元走势,美国非农数据的那次变动)二、各主要货币国家有哪些重要经济数据可能对行情带来冲击虽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解体,但是美国在各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清算过程中仍然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涉及美元的外汇交易占市场总交易量的80%以上,所以美国的经济数据是市场的代表,也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部分,下面的内容主要从美国经济出发来讲解各个重要经济数据及影响市场的方式,其他货币国家主要说明常有格外影响力的数据。1、美国和大部分国家重要数据宏观经济类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照市场价格衡量的美国总产出的价值,它是美国所有经济活动的总量,而不管其产出的所有者是否为美国居民或者美国公司。比如,日本公司在美国投资的工厂所创造的价值,也将计入美国的GDP。每个季度的GDP值会公布3次,第一次为初值,第二次为修正值,第三次为终值。一般来说,第一次的初值更容易引起市场的波动,修正和确认终值的变化一般不大,或者即便是有什么变化也更容易被市场所预期。领先指数领先指数是一个衡量美国总体经济运动的综合性指标,领先指数主要是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前景的判断,通常是未来6-9个月,持续增长能起到和GDP加速增长同样的效果,是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现状、前景,进行利率变化预测的重要依据。领先指数每月公布一次,一般我们将领先指数连续2-3个月的下滑视为经济衰退警示信号,将2-3个月的连续上涨看作经济复苏信号或者加速增长的信号,该指标的准确率基本可以达到75%。当领先指数对经济发出转向信号时,很容易引起外汇市场的明显反应。通货膨胀类数据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简写PPI,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品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是美国通货膨胀是否发生变化的即时性指示指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非常灵敏。对于生产者物价指数而言,更为重要的当属剔出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因为食品价格随季节变化太大,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发生不随经济变动而变动的情况。生产者物价指数和下一个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都是美联储制定利率政策的重要参考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简写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一篮子价格的综合衡量,也是通货膨胀是否发生变化的即时性指示指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非常灵敏。消费者物价指数也需要公布出剔出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力比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影响相对更大,因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对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消费支出占据了美国GDP70%以上的份额,这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增长有非常大的影响。就业市场类数据非农就业报告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包括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长情况和失业率数据。就业报告历来被称为外汇市场能够做出反应的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宝石”,常年都是每月月初的市场重头戏。就业报告之所以被称为“皇冠上的宝石”,因为如果美国经济发生大的变化,最早发出反应的往往都是就业市场,经济的复苏都是以就业市场复苏为开始,经济的衰退也是以就业市场的低迷开始,经济是否出于复苏阶段也需要从就业市场找到验证;同时就业报告又是每月最初公布的重要经济数据,对接下来一个月其他经济指标都有相应的参考意义。每月的非农就业人口增长情况变化,由于农业生产和与之对应的就业状况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所以剔出了农业就业人口的非农就业人口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清晰地反映美国这样的工业国家对人力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反映出制造业的活跃程度。非农业就业人口数的上升意味着工资开支增加,购买力扩大,新的消费需求将刺激经济增长,对美元走势很有利。失业率是非农就业报告中第二重要的经济数据,但失业率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这是因为失业率数据的变动因季节性变化较大,同时还会受到罢工等非季节性临时因素的影响,所以造成了失业率数据准确率的下降。上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美国每周四都会公布上周的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40万是该数据的多空分水岭。当一周的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高于40万时,是就业市场出现衰退的迹象;当一周的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持续低于40万时,表明就业市场处于健康状态。每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的变化比非农就业报告反应更为及时,根据最近一个月的周初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变化能对下月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有一定的预示作用。消费支出类数据消费者支出占GPD的70%以上,一个持续稳定的消费支出预示着一个健康的经济,消费支出类数据主要包括零售销售和耐用品销售。同时考虑到消费者信心、*等数据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大,所以也归到此类数据中形成分析链条。零售销售美国消费者的需求状况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零售销售包括所有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以现金或者信用销售的商品总额。零售销售所反映的消费支出一般为整体消费支出的50%左右,而刚才讲到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所以零售销售占GDP的35%左右,这决定了零售销售对反映社会消费状况和总体经济状况都有特别直接的效果。所以零售销售数据的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影响很大,是外汇投资重点关注的经济数据之一。耐用品销售常规的耐用品、房屋、汽车等都可以归结到耐用品销售里面,由于这些耐用品都具有价值高、时间时间长的特点,所以其销售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消费者对美国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经济信心,由此可以推断他们的其他支出意愿。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更直接地反映消费者对经济增长前景的看法,也将直接影响到支出的变化。关注消费者信心指数,就更应该关注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后者由密歇根大学每月将进行3次调查,调查的样本量逐次增加,所以月末公布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很具有说明意义,影响也往往更大。平均每小时收入平均每小时和每周收入是衡量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薪金水平的数据。每小时收入数据反映了每个小时基础工资率的变化,并反映了加班的奖金增加情况。通过此数据,可以较早地反映出行业薪水成本变化趋势,劳动者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消费支出的增加;同时此数据对通货膨胀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辅助指示意义。生产类数据制造业和工业的生产情况,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基础。ISM制造业指数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同期的ISM非制造业指数晚于制造业指数公布。工业生产指数工业生产指数是衡量美国工厂、矿山等公共事业每月实际产出的经济指标。由于商业生产行业占GDP的40%左右,所以工业生产指数一般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步,通过该指数能反映生产的实际产出,不受价格变动影响。工业生产增长表明经济增长,而工业生产下滑则表明经济收缩,一个增长的工业生产指数,意味着繁荣的劳动力市场和扩张的消费需求。国家和政府收支类数据国家收支主要包括贸易账和经常账收支状况,政府收支主要是指政府的财政状况。贸易账收支数据贸易账收支是反映商品进出口差额状况的指标,当一国贸易处于顺差时,来自外国的收入大于向外国支付,外币供大于求,外币汇率下降,本币上升;处于逆差时,向外国的支付大于收入,外币供小于求,外币汇率上升,本币下降。如果一国贸易赤字庞大,很容易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因为,没有充足外汇购进所需的进口设备,将影响投资和生产的发展。但美国在这方面是个例外,由于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龙头,即便是美国拥有巨额的贸易赤字,只要经济加速发展能够吸引足够多的资金流入美国填补贸易缺口,美国经济仍然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经常帐收支数据经常帐收支是一个国家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它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对经济和汇率的影响与贸易收支类似,但影响力不如贸易账收支。财政收支财政收支指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克林顿总统在任期间,一度将财政预算扭亏为盈,甚至当时有机构预计美国所有的政府债务将在2013年还清,但随着小布什上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的财政赤字再次出现,并答复增长,甚至为2004年的连任增加砝码,小布什又抛出过庞大的减税计划。巨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是近年压在美元身上的两座大山,一度在2005年之前推动美元的持续下跌。美国部分重要经济数据约定公布时间美国经济数据名称公布时间(冬令时)公布日期贸易数据21:30月中净资本流入21:30每月中上旬非农就业报告21:30每月第一个周五消费者物价指数21:30每月19-25日生产者物价指数21:30每月第2个周五GDP21:30季度的月底零售销售21:30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消费者信心指数23:00月底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22:45月底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23:00月底工业生产23:00每月中旬耐用品订单21:30或23:00月底或月初领先指标23:00每月中下旬如果是夏令时,公布时间减去一小时。比如每月的非农就业报告为第一个周五晚上的21:30公布(冬令时),夏令时则在20:30公布。以上公布数据的时间仅供参考,各国具体公布时间可能因为一些临时情况而发生变更,请以每周外汇之星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为准。每周,外汇之星网站都会发布下一个星期各国即将公布数据的列表,包括公布数据名称、所属月份、预期值、前值和实际公布值,供大家参考。2、非美货币对自身数据的敏感反应欧元IFO经济景气指数IFO经济景气指数是由德国IFO研究机构所编制,为观察德国经济状况的重要领先指标,预测的参考性较高。该指标对制造业、建筑业及零售业等各产业部门每个月均进行调查,每次调查所涵盖的企业家数在7000家以上,依据企业对目前的处境状况、短期内企业的计划及未来半年的看法而编制出的指数。日本短观报告日本短观报告,日本政府每季会对近一万家企业作未来产业趋势调查,调查企业对短期经济前景的信心,以及对现时与未来经济状况与公司盈利前景的看法。负数结果表示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的公司多于感到乐观的公司,而正数则表示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的公司多于感到悲观的公司。英国、澳大利亚房屋价格走势英国央行和澳大利亚联储的高利率与其高房价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抑制房价持续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非理性增高,这两大央行都重点关注房屋价格的变化。2005年,美联储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消费者信贷余额包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将于两个月及两个月以上偿还的家庭贷款。对于英国和澳大利亚而言,其很大成分为房屋贷款。各非美货币独自的影响力较大的数据是否有效,同样关键看市场的关注点在哪里,即对该货币而言的独立热点在哪里,当这些货币处于加息或者降息传闻中的时候,通货膨胀相关数据的影响力显然是比较大的。三、经济数据分析技巧:1、趋势经济数据也有发展的趋势,比如美国贸易赤字,近年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5年之后保持高位震荡,但仍然没有减弱的迹象,这预示着美国贸易赤字很可能还将继续增加。在预测经济数据的时候,也要注意顺势而为。2、稳定性任何再重要的经济数据,一旦稳定下来,其影响力就会明显地降低,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美国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这个数据。2003年7月之间,受经济增速减缓和伊拉克战争的双重拖累,美国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一直高于40万,该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仍然没有复苏的迹象,带动国际游资的外流,对美元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在当时,几乎没有四美国公布该数据都能引起美元的下跌。2003年7月之后,随着美国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首次降低到40万以下,此后的几个月内该数据就很快回到了35万左右,预示了美国就业市场的相对稳定,也就在这以后,该数据的影响力就一落千丈,特别是在2005年之后,美国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几乎就已经没有引起过市场的明显短线波动。3、行情是否有持续压缩迹象一些特别重大,市场特别关注,而预期非常不明晰的经济数据,在公布之前往往能导致市场持续缺乏交易热情,而使大部分货币长时间处于小幅震荡,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持续压缩迹象”。当出现这种持续压缩迹象之后,往往表明该数据一旦公布,可能引发非常凌厉的行情,而且这种短线行情几乎是没有短线反复的,在选择突破方向之后短时间内能够引发约200点的行情。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发现这种“持续压缩迹象”之后,完全可以尝试去把握这样的低风险数据行情。第六节聚焦基本面焦点问题一、历史潮流中外汇市场永远的焦点——战争战争,特别是大型战争,永远都是外汇市场的焦点,外汇市场的主要相关货币会在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都因为战争的演变、结果而发生走势的直接改变。发生战争的时候,我们在分析过程中需要看清:潜在战争结果对谁有利,战争对长期经济的影响。这仍然反映的是市场的预期功能,并将预期提前反映到市场上。历次战争对市场影响概览战争名称发生时间对外汇市场影响(美元)原来走势事件发生时的变化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上升美元震荡上行,并最后加速两伊战争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上升美元阶段性上涨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下跌战争初期美元下跌,但随着战局对美军有利,美元快速上涨,持续到6月底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上升美元当日下跌,此后开始走强。9.11反恐战争2001年9月11日下跌当天美元暴跌,此后几个月美元小幅上涨,但经济的原因导致美元此后出现了数年的熊市。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下跌美元下跌,主要因为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此后即便是俘虏了萨达姆,仍然只能引起美元短线反弹,此后美元下跌到2004年末。二、人民币升值历史相关1979-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年-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挂牌式单一汇率再度向事实上的复汇率回归。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为8.11,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人民币单日波动幅度限制在0.3%。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首度突破8块。2006年8月11日,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9725,人民币汇率已经持续稳定在8以下,且继续保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的这个升值过程中,很多投资者都有疑问,是否需要将手里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我的答案是没有必要,因为:1、政策方面的原因外汇制度正在逐步完善,银行将逐渐提供更多的交易方式。国家要藏汇于民,就会通过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外汇市场发展。2、市场走势原因人民币的明显走高一般都能带动非美货币上涨,特别是亚洲货币日元的同步上涨。人民币升值速度非常慢,只要你在外汇市场处于交易状态就能规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我认为这个升值幅度在外汇市场的交易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3、其他持有外币的好处美元仍是硬通货币,参与国际投资仍需要美元。银行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比存人民币更高。三、日本年度结帐的问题按照日本会计结算制度,每年的3月31日是日本会计年度结帐日,就像中国每年的12月31日一样,各企业都会对上一个财年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并公布上一财年的盈利状况。一些日本跨国公司为了粉饰过去一年的财务报表,大都会在年度结帐日之前将部分海外分公司收益汇回,同时一些投资机构也会在此之前将投资在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收益或资产回收,这些举措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粉饰年度会计报表中的一些项目。海外资金在每年3月的这种明显流动为日元多头增加了一股新生力量,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很多外汇市场的投资人士也会将目光聚集到日本会计年度末结帐的问题上来,期待此因素能带动日元出现一轮上涨。那么日本年度结帐究竟能为日元带来多大的利好影响呢?是不是经常性地能在每年3月带动日元上涨呢?日元是顺应当时的技术面走势还是单独因年度结帐而主导一段行情呢?让我们用历史来说话。一般而言,基本分析的理论中普遍认为随着日本会计年度结账日的临近,海外资金的回流将成为3月外汇市场上日元多头的一股新生力量,对日元走势相对比较有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知道:外汇市场各货币的走势所反映的绝不是某一个基本面,而是各种基本面的集合,只是各个基本面在不同的时期所发挥作用的效果不一样,即基本面在一定时期内有一个主次的关系,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大家都知道黄金是传统的避险商品,当世界范围内出现大的动乱(比如大型战争或者世界通货膨胀高涨)时,黄金的避险特点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而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相对稳定的时候,黄金的避险特点就显得微不足道了。1、1978年至今每年3月日元走势分析对于日本年度结帐这个基本面因素而言,它同样只是影响日元走势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那么它是否有能力在3月独自产生一段因结帐而发动的大行情呢?这一点让历史来告诉我们:下表是1978年至2005年,每年3月份美元兑日元的涨跌幅统计表:时间开盘收盘日元涨跌幅1978.03238.23226.015.13%1979.03203.00208.98-2.95%1980.03249.61249.77-0.06%1981.03210.38211.40-0.48%1982.03237.94247.53-4.03%1983.03239.53239.410.05%1984.03233.45224.163.98%1985.03259.72251.453.18%1986.03179.78177.601.21%1987.03153.37145.964.83%1988.03128.31124.622.88%1989.03127.60132.60-3.92%1990.03149.15158.46-6.24%1991.03133.25141.14-5.92%1992.03129.60132.75-2.43%1993.03119.05114.703.65%1994.03104.55102.751.72%1995.0396.6686.6010.41%1996.03105.13107.35-2.11%1997.03120.25123.95-3.08%1998.03126.00133.12-5.65%1999.03119.30118.870.36%2000.03110.18105.614.15%2001.03117.25126.33-7.74%2002.03133.35132.750.45%2003.03118.11118.030.07%2004.03109.10104.254.45%2005.03104.62107.15-2.42%对1978年至2005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美元兑日元:共28个三月份上涨15个月涨幅超过5%2次涨幅不到1%4次下跌13个月跌幅超过5%4次跌幅不到1%2次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1978年至2005年的28个3月份中,日元上涨的次数为15次,下跌的次数为13次,二者并没有绝对的差距,在28年来上涨次数仅比下跌次数多2次显然属于正常的范围,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讲:完全不能下结论称日本年度结帐会引发3月出现一轮日元上涨行情,更不能说引发一轮日元上涨的大行情。后者的原因也很显然,从28年来的统计看,日元3月份涨幅仅有1次达到了10%,另有1次达到5%,而有4次的跌幅超过了5%,这已经足以验证上面的观点;更不要说日元在3月出现的15次上涨中,还有4次是不到1%的,1%的涨幅还达不到一次重要经济数据的刺激所能带来的影响,显然与大行情靠不上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长时间以来,日元并没有因为年度结帐而在每年3月经常性地出现大幅上涨行情。下面再用每年6月的走势与3月进行对比,可以发现3月在一年的走势中并没有因年度结帐而显得更为特殊:2、1978年以来每年6月日元走势分析为了更进一步说明3月的一般性,这里随机选取了一个数字“6”,每年的6月至少说是肯定没有结帐因素影响的(日本半年度结帐在每年的9月)。下表是1978年至2005年,每年6月份美元兑日元的涨跌幅统计表:时间开盘收盘日元涨跌幅1978.06222.11204.377.99%1979.06220.77217.171.63%1980.06223.25218.851.97%1981.06223.04226.41-1.51%1982.06244.30254.93-4.35%1983.06239.67239.340.14%1984.06230.93237.63-2.90%1985.06250.28248.560.69%1986.06174.08164.785.34%1987.06144.56146.62-1.43%1988.06125.07133.31-6.59%1989.06142.73143.96-0.86%1990.06152.15152.20-0.03%1991.06138.40137.480.66%1992.06127.35125.611.37%1993.06107.40107.200.19%1994.06104.7098.445.98%1995.0684.6584.650.00%1996.06108.05109.75-1.57%1997.06116.07114.671.21%1998.06138.70138.87-0.12%1999.06121.50121.050.37%2000.06107.63106.141.38%2001.06119.23124.64-4.54%2002.06124.26119.583.77%2003.06119.63119.76-0.11%2004.06109.46108.800.60%2005.06108.49110.80-2.13%对1978年至2005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美元兑日元:共28个六月份上涨16个月涨幅超过5%3次涨幅不到1%7次下跌12个月跌幅超过5%1次跌幅不到1%4次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1978年至2005年的28个6月份中,日元上涨的次数为16次,下跌的次数为12次。与每年的3月相比,每年6月日元上涨的次数更多,涨幅超过5%的次数也多1次,而每年6月并没有常规性的对日元利好的基本面情况。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发现:每年的3月,日元也并没有因年度结帐而显得更为特殊,同每年的6月一样具有一般性。3、日元是否因年度结帐而出现过异动还有一个可供分析的方面,即每年3月日元走势是否因为年度结帐而出现过异动,所谓异动当然是指:是否因为日本年度结帐的因素,日元在每年的3月出现过逆势上涨或者逆大部分非美走势而上涨的情况。经过我们对27年来各货币走势的仔细回顾盘查,发现上述异动情况也是不存在的。2002-2004年的3个三月中,日元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但与此同时其他非美货币也均运行在大型的牛市,日元的走强之势在顺应市场的大势。通过上面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日元的走势在每年的3月并不会简单地因为日本年度结帐而走强,所以很多国内投资者在每年3月因年度结帐而买入日元的做法就显得有些盲目。但并不是说日元在3月就不能上涨,日元是否上涨取决于当时的技术面趋势和基本面状况。技术面趋势决定了美元/日元在每年3月的基本方向;从基本面来看,日本年度结帐是每年3月对日元利好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除此之外,需要关注和分析的基本面还包括:·日本股市与欧洲、美国股市的对比分析。分析日本股市是否能有更好的表现,以吸引国际游资的流入,如果日本股市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大量国际游资的涌入可以增强日元的买盘。·日本经济现状和前景分析。经济状况对货币汇率的高低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如日本经济在一季度能表现出比较强的增长势头,这无疑能给日元注入最好的强心剂。·日本央行政策分析(主要包含储备变化、干预计划、信贷和利率等等方面)。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如果日元持续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经济有明显的打击,此时日本央行常常站出来进行干预,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市场的短期波动节奏,增加外汇投资者的风险。·日本周边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如果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日本政府有利的方向发展,往往日元也会从中获益;而如果日本政局或周边局势出现不稳定迹象,显然对日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些都是我们在关注日本基本面情况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也才是一个系统的日元基本面分析方法。对日元是否因每年3月年度结帐而走强的分析只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想告诉大家:分析基本面要注意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