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STYLE__}
所谓“到期日效应”,是指股指期货合约临近到期时,由于交易中买卖失衡而导致标的指数及其成份股的成交量和波动性显著增大的现象。 而影响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最后结算价格的确定,投资者结构与行为,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及深度,是否存到期日效应的根本原因 到期日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指数期货采用现金变割的方式进行结算,而套利的平仓交易、套期保值的转仓交易与投机交易者操纵结算价格的欲望,在最后结算日的相互作用—厂产生了到期日效应。如何应对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 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指的是,在股指期货结算日目标指数的成交量和波动率显著增加的现象。 由于我国证券交易法规定不能卖空股票,套利交易只有在般指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以上才会出现,套利交易者卖出股指期货,买入现货。对于期货到期日仍持有现货的套利者,需要按照期货结算价格出清股票。如果套利交易者比较多,同一时间内的卖压就会集中出现,对指数产生下跌压力。对于套期保值者,在合约即将到期时需要将空头合约转到其他月份去,因此,合约到期前当月,期货合约价格将有一定的压力,而期货的价格发现作用将影响传导到现货指数。该合约的投机者希望在最后结算日尽量使现货价格向自己比较有利的方向发展,以达到获利或者减少损失的目的,因此投机者在最后交易日有操纵价格的意愿。 在以上所述的不同因素影响下,股指期货到期日的交易量、波动率和收益率与平均水平有明显差异。 为了避免结算价格被操纵,中金所将到期日股指期货交制结算价定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两小时的算术平均价,并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对股指期货的交割结算价进行调整。由于时间路度较大,成分股票权重比较分散,大大降低了被操纵的机会。同时,中金所将股指期货的结算日定为每月第3个星期五,避开了月末效应、季末效应等其他习有的引起现货波动的因素。到期日效应的形成原因 根据G·Gerard和H·Leland的假设,市场中仅有少数投资者积极搜集有关未来经济和资产的供求信息,并据此进行股票或股指期货交易,其他投资者则通过观察价格变化来推测期货价格的相关信息。此时,实际的供给与想象的供给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这一差别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充分的投资者作出错误判断与采取不当行动。例如,由于某种原因,某机构投资者决定增加购买股票的数量,并在期货市场上建立反向头寸。由于股市流动性逊于期货市场,这种操作可能导致期货价格先行下跌。而大多数期货投资者并不清楚这是机构投资者套期保值的结果,以为是利空消息已经或即将出台,于是会下调对市场价格的预期,纷纷抛售股票,造成股市下跌。由于投资者难以区分保值交易和以信息为基础的交易,造成了价格连环式的非信息性下降,这可能是临近到期日时股指期货增加股市波动性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原因。下面我们将从市场参与者构成、及动机的角度对到期日效应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 Stoll和Whaley(1987,1997,1999)、Bollen和Whaley(1997)等的研究认为,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的内在根源是现金交割制度。具体来看,归因于市场中三种行为的存在,即指数套利(IndexArbitrage)、套期保值(Hedging)和资产组合保险(PortfolioInsurance)。这三种行为在交易时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很可能造成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并在到期日临近时更为明显。 综合来看,到期日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如下因素的综合影响:期货合约到期日及最后结算价格的确定方法、投资者结构与行为(套利、套保、资产组合保险)、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如买空机制)、现货市场深度、是否存在多种衍生品(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个股期权等)同时结算等。侧重从主要因素,即最后结算价的确定方法、投资者结构与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在多种衍生品同时结算等等,其根本原因是现金交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