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6只产品中至少有3只可以确定为全市场型FOF,至少有3只采用基于资产类别的风险平价策略进行资产配置。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选取FOF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再根据FOF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私募基金FOF与海外相比,我国私募基金FOF在2014年后才开始获得较好的发展。2014年以前,私募机构由于不能发行监管认可的私募产品,处于灰色地带,只能借助信托发行阳光私募基金,因此大部分采用的是TOT的形式。2014年后,监管部门发布一系列文件对私募机构进行规范,给FOF的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因此私募FOF虽然在2014年后出现了增长的小高峰,但绝对规模与业绩表现并不好。根据中国证券投资资金业协会的数据,在已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中,FOF类目前有182只,占整个备案36743个产品的0.495%,成立时间均在2013年之后。业绩方面,虽然相对私募本身,FOF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由于各种机制不完善,发展不成熟,目前我国私募FOF的整体收益分化比较明显,年化收益最高可超过50%,但跌幅超过20%的也很多,甚至有产品跌幅超过50%。
总体观点: (1)开启了公募基金销售、投顾与服务的新变化,值得肯定,有总比没有好。 (2)产品方案稳健适中,可以看出反复论证的结果,内部FOF与外部FOF结合,留有余地,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会有改进优化的空间。 (3)不少产品方案纳入系列目标风险基金范畴,系列基金布局齐整后,整体效应更为明显。 (4)双重费用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好在产品方案已经内、外并举,建议以内部FOF为主,节约费用。 (5)渠道销售行为需要改进,FOF不能再走传统基金营销老路,需严格适当性工作,好在各家基金公司与销售渠道纷纷发布费率优惠公告。 (6)呼吁生态型FOF模式。基金管理人版本的公募FOF之后,体制与机制创新,建议给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二号资产管理牌照”,开展基于基金销售机构端的公募FOF基金探索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