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油输出价格,如果低于生产成本,石油输出国就甘愿冒着违约的危险来少输出或不输出石油,如今的委内瑞拉即在这方面已开了先例。我们再来想一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如果石油输出国停产或少生产石油,那么,对中国而言,怎么又会是好事呢?我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粮食价格低于成本价,农民们必然会不再种植粮食。如果农民们不种粮食,大家吃什么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让石油输出国不赔本、仅有微利的情况下,对中国才是最有利的。
一、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将放慢,前期在新能源领域投入较多的国家将面临产能过剩。投资亏损的窘境。近两年全球新能源投资连续下降就是例证。二、一些发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的陷入到输入性通缩状态,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低迷,矿产、能源受冲击加大,收入下降,经济下沉,一些国家甚至会出现动乱。三、对中国而言,短期经济下降的风险在加大,由于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意愿将进一步降低,社会总需求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随着基础性资源价格的下降,包括钢铁在内的部分行业短期会得到踹息机会,企业效益或适度回升,应要防范投资盲目回升的风险。从长期看,如果能源价格能较长时间的处于低位,将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进而能推动经济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四、对美国经济而言,利好显而易见,汽油每降低1美分,美国人1年的能源支出将节省10亿美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源价格下降,将成为继货币政策之后的又一个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或将采用接力的方式,一次采取货币政策、能源、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五、对全球经济而言,随着油价走低,短期经济走弱的概率较大,但长期看,全球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可能将到来,低油价有利于全球经济长期增长。
从需求方面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是对石油需求的下降。这种放缓是普遍性的,也包括对石油需求极大的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美国能源信息局估计,2013至2024年中国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增速只有2.8%。对主要石油消费国来说,油价下跌都是一个好消息。对中国这个最大石油消费国来说,更是经济的一大利好因素。油价下跌,抑制了通胀的上行,9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涨幅已降至四年多来最低。在经济走势疲软的当下,这增大了决策层进行货币财政政策调整的空间。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最受关注和具影响力的国际大宗产品和战略物资。油价问题既是经济和贸易问题,也不乏国际政治的交锋和暗算。对中国等主要消费国来说,油价不管高低,需求都是刚性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利用好有利形势,才能应对未来的不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