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股权质押主要是指出质人以自已拥有或有权处分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作为质押,为某个经济行为作担保的行为。正常情况下,股权质押融资是一种正常的融资行为,用以获取更多的流动性,对上市公司或者是股东方所发行的债券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当二级市场出现大幅调整,股价直线下跌并且跌破预警价时,质押方将通知出质人补充保证金或者是补充担保品(非强制要求)。而如果股价跌破了平仓价,或者是说质押融资额小于平仓线,质押方将会要求出质人迅速补充保证金或者追加担保品至警戒线水平,否则质押方将进行平仓操作。一方面,追加保证金等操作将直接冲击股东的短期流动性;另一方面,平仓风险也可能会损害公司整体的利益以及股权的稳定性,并且影响债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发债资质、大股东现金流情况的预期。打个比方,假设以质押率50%、融资成本8%、预警线160%、平仓线130%为例(证券公司、银行等质押方的作风越激进,则预警线、平仓线越低),假设股票交易价格为K,则:预警价=K质押率50%(1+融资成本8%)预警线160%=0.864K平仓价=K质押率50%(1+融资成本8%)平仓线130%=0.756K这是什么概念呢,说得更直白点,假如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当前价格是10元,假设这家上市公司有50%的股权被质押,融资贷款利率是8%,设置了160%的预警线,130%的平仓线,那么当股票价格跌至8.64元,跌幅13.6%时,就到了预警价,被质押方就会提示你增加质押物,跌至7.56元,跌幅24.4%时就会被强制平仓。如果这个质押比率越高,预警价和平仓价需要的跌幅越小,质押股票被强制平仓的风险越高。除了股票价格下跌带来的爆仓风险,高比例股票质押还会面临回购需求带来现金流压力。控股股东如果是母公司或者同为发债企业,对持有股权进行了高比例的质押,那么在进入解押期时,大规模的现金流需求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或者股东的信用压力,甚至出现违约风险。
股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是市场上补充流动性的常用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家企业选择股权质押,其融资会打折扣,比如你向银行融资1000万,可能你需要质押的股权价值须在2000万以上,一般折扣率在3-6折不等。 以大家熟知的股票质押作为例子来讲解,这样方便理解 A企业是上市公司,由于近段时间需要资金1000万,选择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假设由银行出借资金给他,折扣率为5折,那么A企业实际拿到手的资金为500万。 而由于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若股票价格上涨,那大家相安无事,加入股票价格下跌,企业就有可能出现无法偿付本金的风险,所以这时候银行会为个股设置预警线,平仓线,已保证自己的利益不会损失,一般预警线,平仓线多为160/140或150/130。 比如一只个股质押时市值为10元,质押率为5折,预警线为160,平仓线为140,那么 预警价位:100.51.6=8元,即股价下跌20%即为预警价了。 平仓价位:100.51.4=6元,即股价下跌40%银行就可强制平仓已保住本金。 当然质押一方也不愿意强制平仓,如果股票价格一直下跌,质押方就会要求股东补仓,这时候企业就要考虑是继续补还是就此收手平仓,因为补的多了,到时候就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企业补充资金流动性的常用方式之一,但其风险也较大,特别是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由于股市波动,在质押前一定要了解其风险。
股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是市场上补充流动性的常用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家企业选择股权质押,其融资会打折扣,比如你向银行融资1000万,可能你需要质押的股权价值须在2000万以上,一般折扣率在3-6折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