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基金将可进行三类投资,购买资管产品、股权投资和委托机构投资,这会对股市和公募产生利好吗?

发布于 2021-09-12 04:13:49

慈善基金将可进行三类投资,购买资管产品、股权投资和委托机构投资,这会对股市和公募产生利好吗?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17
15 个回答
祝经理
祝经理 2021-09-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有大量资金涌入市场,肯定是对市场有利好的,祝你投资顺利。

资深陈顾问
资深陈顾问 2021-09-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肯定有利好的,不过短期影响较大,长期影响不大

黄经理
黄经理 2021-09-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办法》规定,投资活动主要有三类,即可以买资管产品、股权投资以及委托投资:  (一)直接购买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二)通过发起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直接进行股权投资;  (三)将财产委托给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进行投资。

.张经理.
.张经理. 2021-09-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上市公司将募股资金和其它资金用于委托投资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追逐短期利益,饮鸩止渴的行为,于上市公司本身,于投资者,于股票市场均为不利。募资用资脱节募集资金用于委托投资,是资金募集与使用两张皮的一种表现。如闽东电力,招股时计划投资5个水电项目且2000年下半年就要投入6.6亿元,结果只投了1.6亿元,而将募集资金中的3.6亿元用于委托理财。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类似闽东电力的情况,招股书上说得天花乱坠,钱一旦圈到手,这些项目就算达到了公司的既定目标。至于具体的投资项目,就是到哪座山上唱哪支歌了。资金体外循环上市公司拿募集资金进行委托投资,等于是将投资者的血汗钱纳入了体外循环的范畴。为什么说是体外循环呢。本来,募集资金到手之后,要投资于实体经济,通过企业机体对募集资金的吸收消化,在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过程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而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发展。但委托投资不存在对募集资金的吸收消化过程,而是抄近道,走捷径,以最简单不过的办法从“体外”获取投资收益。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投资者的本来愿望。投资者投资于上市公司,是希望从它所经营的实体经济获得良好的回报。

高级顾问孙
高级顾问孙 2021-09-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您好,这对于短期来说是重大利好的,祝你投资愉快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