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像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以及预期的收益,当信托资产出现风险、本身没有足够的现金价值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国家为什么要打破刚兑呢,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长期以来,刚性兑付,被认是大资管市场难以健康发展的顽疾,也被资管业内称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产生了严重问题:首先、投资者享受更高收益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对应的的高风险,从而吸引了大量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其次、刚性兑付预期抬升了无风险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刚兑使投资者过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机构相互竞争抬高收益率,扭曲市场风险定价,抬高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最后、金融体系整体风险。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兜底,风险积聚在金融体系中,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家主张打破刚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