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STYLE__}
我们首先看一下2010年-2018年1季度新股发行时的估值表现。平均来看,新股的首发市盈率水平整体高于恒生指数的市盈率水平。另外2015年-2018年1季度,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基本处于当年所有新股首发市盈率25%分位的水平。也就是说,这是个“喜新厌旧”的资本市场,平均来看,总是给予新股比存量股更高的估值水平。 但是话又说回来,新股总有一天会变成老股,当整个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水平不在一个上升通道的时候,是否这也意味着新股估值的回落也是一个趋势呢? 目前A股的首发定价基本限定于不高于23倍的PE,这导致投资者打新若成功基本等于中了彩票。但港股的首发定价各有千秋,上文图4也可以看到香港新股首发市盈率的分布甚广,故而投资者打新前也需多加斟酌。我们来看一下香港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 下图5是2010-2017年及2018年1季度期间,新股中的大盘股(上市首日市值高于50亿港元)和小盘股(上市首日市值低于50亿港元)上市首日平均超额收益率对比,对比的基准分别为上市当天恒生中型股指数和恒生小型股指数涨跌幅。 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明显的趋势: (1)小盘股上市首日平均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并且均大幅高于大盘股超额收益率,这说明小盘股上市首日表现整体跑赢了大盘指数,同时也优于大盘股上市首日的整体表现。 (2)大盘股上市首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比较稳健,基本在-2%-10%之间。 如果继续持有下去,会有怎样的收益?我们再来看一下后续的超额收益情况。下图6-7是2010年-2018年1季度上市的所有大盘股和小盘股上市后30日超额收益率和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的对比,参考线的右下方为上市30日后的超额收益率小于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率的新股(图中显示为橙点),另外距离参考线越远代表上市30日后的超额收益较首日变动越大。 我们可以观察到:虽然小盘股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表现亮眼,但大部分后续增长乏力,64%的新股上市30日的超额收益较首日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调,且波动较大(距离参考线较远);同样有59%的大盘股上市30日的超额收益较首日下降,但波动程度相对较小(距离参考线较近),表现相对稳健。
您好,1、国内A股属于比较封闭的市场,港股是比较开放的市场,兼容来自国际市场各方面的投资者。起先国内资本不是很充足的时候,更多的需要借助外资发展,而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比较受外资的追捧。2、国内的IPO时收时放,而且排队上市的企业众多,上市过程时间过长,不能尽快获得市场融资。3、香港主板市场壳的净值大概是1.3-1.5个亿(市场热的时候或更高),买壳上市的模式也很成熟,如果不想通过IPO上市,其他上市方法选择比较多,上市难度相对低。而且壳本身更具价值。
港交所上市规则有针对性的修订。今年4月24日收市后,港交所公布了上市规则修改咨询结果,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及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华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这些上市规则在4月30日开始生效并接受上市申请。小米率先提交申请,并有幸成为同股不同权首单港股上市公司,为后续内地企业赴港IPO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