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S估值法:市值/销售收入。适用于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暂时还没有利润的公司。比如京东、Tesla等,他们都属于短期净利润不确定性较高,但营收处于高增长阶段的成长型公司;2)P/FCF估值法:市值/自由现金流。适用折旧摊销比较大的企业。比如Amazon,公司有持续高的资本投入,且摊销折旧年份非常短,造成利润“不佳”。但从现金流角度看,Amazon是持续增长且表现非常优良的公司。3)Pipeline:在研管线。主要用于创新药企业。对在研产品未来带来营收利润进行估算,通过折现计算现在的估值。百济神州收入较少,但研发药物状况良好,虽然目前百济还不能很快达到盈利,但这并不妨碍市场给予接近百亿美金市值。4)一级市场类比估值:对标同类标杆公司的融资。根据同类公司的融资情况及研发能力,来衡量公司的企业价值,一些初创期科技公司可以粗略地用“融资市值/研发能力”来给予估值。5)平台流量估值:平台用户价值计算法。如腾讯、Facebook、Twitter等主要为平台型企业,估值体系中会使用“平台用户价值+用户流量增长+点击率”等粗略公式。
对于PE、PB的估值方法,我个人更倾向将其用于对指数的估计。因为企业业绩变脸是非常正常的,但对于整个行业板块甚至大盘来说,所有的企业盈利情况或者说整体的经济情况基本上是处于稳定向上的,因此如果整个指数的估值出现大幅下滑,甚至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话,那么我觉得在未来有很大概率修复,这就是“在别人恐慌时贪婪”的一个机会。欢迎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