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STYLE__}

给婴儿买保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于 2021-09-10 05:14:05

给婴儿买保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8
4 个回答
洪营老师
洪营老师 2021-09-10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您好,“给婴儿买保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我的参考回答是:很多家长会在婴儿刚刚出生就匆匆忙忙为宝宝买了保险,而实际上专业人士一般建议给宝宝买保险的话,需等到宝宝出生后30天。一般险种包括:意外险、重大疾病险、教育金储备险等。因为在宝宝刚出生时,自身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能抵抗大部分的病毒,一般在6个月之内不太容易生病,爸爸妈妈们不用急着给宝宝买保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8个月后宝宝的抵抗力会下降,到时候比较容易患感冒、发烧、腹泻甚至肺炎等疾病,医疗保险就很必要了。在此特别需要提示:一般宝宝保险赔付时比较多的情况便是医疗费的赔付,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宝宝的初诊病历,这是保险公司判断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是否有病史等赔付因素的重要资料之一。另外,看病期间所有的医院发票、收费单等原件也需保存完整,如果宝宝住院了,还需保存好住院小结、收费清单的原件。此外,很多家长在给婴儿买东西的时候毫不吝惜,只要是给婴儿买,那必须“不要最好,只求最贵”。但是这样的考虑真的正确么?家长在给婴儿买保险时候还是要避免误区。不必给宝宝买终身保险。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会在代理人的推荐下为孩子买终身的保险,其实并无必要。这些险种通常要等到孩子55岁或60岁后才能拿到保险金或合同到期,实在太遥远了。父母只要管到宝宝25岁就可以了,他们长大后自己会有能力给自己买保险,不必管一辈子。特别注意事项:意外险是必选险种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意外险已经成为爸爸妈妈们的必选险种。现在的儿童意外险一般都不贵,100元就能买好几万的保额。但爸爸妈妈们还是要尽量避免宝宝发生意外,毕竟一旦发生总是宝宝遭罪、大人跟着吃苦头。因此,为婴儿购买意外险,有百利而无一害。以上是对“婴儿买保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作出的回答,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的保险问题,可以添加我的主页微信,提供免费咨询。

小东老师
小东老师 2021-09-10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问题。1、投bai保年龄据了解,在幼儿降生后28天就能投少儿险了。2、投保顺序在投保时,要根据幼儿成长时,比较容易发生的危险顺序进行投保,切勿一次性全部买齐。3、缴费期在投保时,时间最好不要太长,一般成年之前即可,因为,在幼儿长大后,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险类为自己投保。4、不要重复购买在投保时,要先了解事先投过的险类,若缺少,要选择哪种险类弥补。比如:学校都会为学生购买学平险,而家长会为孩子投医保,因此,这些重复的保险可以不要购买。5、仔细阅读条款在投保时,一定要先了解它的条款和责任,虽然很多条款比较繁杂且专业,但也不能忽视,有不了解的地方一定要先弄清楚,切勿糊里糊涂签字。6、小细节不要遗漏在投保时,要注意细节,比如:保险单上的责任和注意事项等这些重要的信息。如还有其他保险方面的问题欢迎及时添加我联系方式,可以来咨询我,为你免费提供一对一保险咨询服务。

张顾问
张顾问 2021-09-10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您好对于问题我的解答是:给婴儿买保险要根据自身家庭实际情况以及经济条件来选择。一般买的最多的是医疗险、疾病险,因为婴儿身体素质较差,容易遭受疾病风险,所以小额医疗险跟百万医疗险、重疾险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在购买保险时还要注意缴费期限不要太长,投保的顺序也有先后。婴儿最好及时购买医保,医保的性价比相对其他商业险来说是最高的以上就是对问题给出的解答

潇东老师
潇东老师 2021-09-10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您好!作为年轻一代的父母,保险意识比较强,对于孩子的保险保障也是从不吝啬投钱的,但是在投保时有些事项是需要投保者注意的。1、注意遵循先急后缓的原则,给孩子买保险应注意根据孩子最需要的保险保障来投保,例如先投保重疾、意外、医疗等险种,再投保教育、理财类的保险。2、注意先大人后小孩的投保原则,父母本来就是孩子最大的依靠,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所以只是给孩子投保而忽略大人的,这样如果父母发生了什么意外或患上重疾从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孩子的保障和依靠也就没有了,所以要注意在投保时先注重大人的保障再为小孩投保。3、注意保额不要超过保监会规定的限额,对于被保险人不满10周岁的,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对于被保险人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4、注意所投保的孩子保险最好带有保费豁免功能,万一父母因某些原因无力继续缴纳保费时,对孩子的保障也继续有效。5、给孩子买保险是的保险期不宜太长,尤其是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给孩子投的保险保障期到孩子成年或大学毕业时期即可。6、注意保费支出不要过重,大约占家庭总收入的10%—15%即可。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