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防不胜防,像完全躲雷是不太现实的。投资者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减少踩雷的几率。一是看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财务分析,对那些应收账款过大,还有在建工程长期不能结束,以及现金表面上很充裕,但是公司却大量借贷。与这些有种种财务疑点的公司避而远之,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财务造假。这样可以减少踩雷的概率。二是建立投资组合,只投资于白马蓝筹股,并且买入10只以上股票进行投资,这样分散了投资风险,即使其中有一两只股票发生了财物造假,那么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并不会在整体上对我们的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任何企业通过“虚增收入”获取有利财务数据都容易留下诸多造假踪迹。投资者如建立对明显异常的财务指标的识别能力,就具备了基本的识别造假能力。第二,造假踪迹通常经不起推敲和展开细节。投资者应注意收入、成本、毛利率等相关数据之间的动态关系,勾稽关系缺乏合理性的企业需要谨慎对待。无论是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一直是证监会和投资者关心的重点问题。投资者如果希望在市场中躲过黑天鹅,需要加强自身对财务造假的识别能力,同时更需要依靠完善的市场监督规则和监管机构的积极作为。